
<p>想在中国踢足球,家长得先准备好一张“钞能力”证明。别说什么兴趣培养了,真想走职业路线,动辄几十万的投入让不少家庭连考虑的勇气都没有。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,周训两三次,一年课时费加上装备、场地、比赛费用,随便就突破5万,想上梯队、打比赛、找人脉?那更是开销猛涨,一条“踢球出人头地”的路,变成了烧钱大坑。</p><p>很多家长都说,孩子学足球和买房一样,是长期投资。但问题是,这投资不一定回报,还要冒着孩子成绩掉队、没球踢也没书念的风险。最尴尬的是,中国的青训体系还不够成熟,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机构和人手里,普通人很难接触到真正顶尖的训练和指导。</p><p>你再看看日本,人家中小学阶段完全免费,比赛费用也是足协和学校承担。教练也不是混日子的,大多数都拿着职业级别的证书,球员水平靠的是训练不是钱包。葡萄牙更狠,国家直接划区管理,青训系统像流水线一样严密,孩子们周末踢球还能顺便拿奖金,一年才交几百块的会费,还送会员卡免费看职业比赛。</p><p>说到底,中国足球之所以贵,本质上是体系没打通,职业路径不清晰,升学又割裂,搞得大家踢球跟赌博一样,要么成功吃香喝辣,要么打水漂血本无归。</p><p>所以现在该换个思路了。别再把足球搞成少数人专属,降低门槛才是关键。政策得真下场,资源要普及,让孩子们可以低成本、高频次接触到专业训练,这样足球才有可能从“精英游戏”变成全民运动。让每一个热爱踢球的孩子都有机会站上球场,这才是中国足球的未来。</p>